最近大同代刷网,《国家宝藏》节目让那些摆在博物馆里的传世文物,成大同代刷网了带有情感和温度的文化骄傲,也为人们开启了了解历史的新大门。
话说,哪个地区都有引以为傲的至宝。我古都大同古往今来2300多年的历史,遗留于大同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就有7万余件。这其中的每一件都是文化的使者,带大家一眼千年,由文物抵达大同历史和文明。
除本馆基本陈列之外,临近元旦,市博物馆还从千里之外的宝鸡地区运送过来一大批西周青铜器,能让市民游客从一件件铭铸辉煌历史的青铜器开始,走进我们泱泱大国的血脉精魂!
展览信息
名称:周原膴膴---宝鸡地区出土西周青铜器展
时间:2017年12月26日至2018年3月5日
地点:大同市博物馆一层临展厅
文物:西周青铜器总计99件
主办:宝鸡青铜器博物院、大同市博物馆
前言
“膴膴周原,堇荼如饴。”在《诗经?大雅?绵》中,陕西宝鸡的周原是一片能使苦菜变得甘甜如饴的宝地。3000多年前,古公亶父率领周族从遥远的豳地迁居于这片肥沃的土地,凤鸣岐山,周人从周原走向丰镐,东伐殷商,定鼎洛邑,国祚延续800余年。
本次展览围绕“吉金惟史”、“嘉肴既阜”、“兕觥其觩”、“礼乐和鸣”、“戟光剑影”、“车马嘶鸣”六个主题,精心遴选近百件精美文物,其中不乏国宝重器,向市民全面展现了周人留下的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,再现岐周当时的盛貌。
第一单元 吉金惟史——金文
金文是铭刻于青铜器上的古文字,始自商代,盛于西周。西周金文所记大到分封、迁都、战争,小到祭祀、交易、婚丧嫁娶,内容包罗万象。周原是周人的老家,居住着大批宗室勋戚,他们是西周历史的亲历者,这里出土的青铜器很多铸有长篇铭文,是我们了解西周史的第一手资料。
第二单元 嘉肴既阜——食器
考古资料显示,西周时期人们的食物种类已经很丰富了,主食有黍、稷、稻、粱、等,动物中的牛、羊、鸡、鱼也是人们口中的美味佳肴。《诗经 豳风 七月》中是这样描述的:“六月食郁及薁,七月烹葵及菽。八月剥枣,十月获稻。为此春酒,以介眉寿”可见,人们吃的食物也因季节而异。当时的食物不仅仅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,更是他们感谢天地馈赠和祖先庇佑的祭品。大同代刷网你看那一件件制作精美的鼎、簋、盨、豆,里面盛满丰富的祭祀,井然有序的摆放在祭台之上,无不昭示着人们的虔诚……
第三单元 兕觥其觩——酒器
《诗经》305篇,“酒”字共出现了63次,说明当时酒与人们生活非常之密切,对酒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。而那些精美的酒器中不仅有容酒器、饮酒器,还有调酒器、温酒器、挹酒器,还有摆放酒器的几案:禁等等。同时,周人赋予酒器更多的文化内涵,按照周礼的要求,不同的酒盛于不同的容器中,身份地位不同的人所使用的饮酒器也各不相同,那些琳琅满目的酒器正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。而“不醉不归、觥筹交错、加官进爵”这些今天我们耳熟能详日常用语、成语也都源于三千年前……
第四单元 礼乐和鸣——乐器
周人从来不缺乏对乐的认识,《周礼?春官》中把乐器以主要制作材质或发声体的材质分为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八类,称“八音”,是最早的乐器分类法之一;其中金:包括编钟、特钟、铙,编钟、磬,这类乐器音响清脆明亮,被称为“金石之声”,是当时官方认可的“最高雅的声音”。乐作为当时最重要的祭祀、礼仪工具,也同其他的青铜器一样被赋予“礼”的内涵,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,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,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。每当悠扬的乐声响起的时候,也正是天子、贵族们敬天祭祖时刻……
第五单元 戟光剑影——兵器
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。周王朝常和荆楚、鬼方、猃狁、东夷、淮夷等邻邦发生战争。西周的兵种与武器装备,主要沿袭自商朝。由于西周时代经济蓬勃发展,青铜金属铸造技术,较之商代有了明显的进步。近战兵器钺、戈、矛、戟、剑等实战性能得到进一步加强,远攻射杀的青铜箭镞大量铸造,兵士及战马的防护用具盾牌、马冠也开始出现。
第六单元 车马嘶鸣——车马器
西周时期的车辆和青铜礼器一样,是贵族权力和身份的重要标志,用于政治活动、征战、田猎、游仪、礼仪、运输等方面,当时的贵族十分重视车,它已成为等级身份的标志。马车除了贵族乘坐外,在战争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一个国家能动员的兵车数字,反映的不仅是兵力强弱,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。西周马车,总体形制沿用商朝,为全木质结构,但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青铜配件。
结语
周原,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的发祥地,周文化在周原兴起之后,成为缔造一代礼乐制度的基础,对中华民族的影深远至今;青铜器是西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以周原为核心的宝鸡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具有重器多、铭文多和器形多的特征。
本次展览,不仅可以走进青铜时代,感受周人的雅乐正声、钟鸣鼎食,对西周时期的政治、文化、风俗、礼制等方面有直观了解;还能让游客在这些真实、全面、立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,感叹精致、大气、动人的文化自信。
大家可以利用元旦小长假来到市博物馆,一起做文物宝藏的传承者和守护人~
大同新闻网记者 纪元元
来源:大同新闻网
本期编辑:王敬伟
留言评论
暂无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