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刷网地址

麦子刷网站_麦子软件

  【编者的话】”一眨眼麦子刷网站,丁酉春节长假就结束麦子刷网站了。年怎么过得这么快?仿佛为过年而忙碌的日子就是昨天!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麦子刷网站,最热闹和最隆重的莫过于一年一度的春节了,从回家过年到置办年货、从打扫除尘到张贴对联……都是中国年味的体现。“习俗绵延道过年”是由《江西日报》记者游静采写的,文章写的非常棒,她是站在八零后的新视野,对中国的过年文化作了一个全新的解读麦子刷网站

  

  一眨眼,丁酉春节长假就结束了。年怎么过得这么快?仿佛为过年而忙碌的日子就是昨天!

 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,最热闹和最隆重的莫过于一年一度的春节了,从回家过年到置办年货、从打扫除尘到张贴对联……都是中国年味的体现。从记事起,就对过年有着别样的感情,一家人团聚在一起,吃着可口的年夜饭,张罗着拜新年……都是美好的回忆和时光。这些年来,春节依旧,但是过年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,同时体现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发展和进步。都说,变化是永恒的不变。我们从一个80后年轻人的视野,感受过年习俗的变迁。

  

  “消失”的众神

  “新年好!”“新年好!”

  大年初一,80后的媒体人右军逢人便说吉祥话,献上鸡年祝福。她记得,在2017年到来的那一天,她也是逢人就说“新年好”。这两个“新年”到底要不要用什么词语来区别,她无心研究。反正,大家都笑盈盈地打着招呼,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别扭。

  

  春节前两天,右军回到江西省内这座南方的小城。作为已经迁徙到南昌生活的城市二代,老家回来得并不多。看到家里被打扫得特别干净,她知道,这是母亲按照习俗,在她回来之前,已经除尘了。

  据《吕氏春秋》记载,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。按民间的说法,因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新春扫尘有“除尘布新”的含义,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、晦气统统扫出门,寄托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。

  家里干干净净,但过年的氛围并不浓厚,偶尔响起的鞭炮声,才让她意识到,鸡年到了。听奶奶说,以前过年可不是这样,迎来送往各种各样的“神”,就够忙乎人了。

  

麦子刷网站_麦子软件

  灶王爷,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。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,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、崇敬之情的表达。在传说中,黄帝、炎帝、祝融都是灶神,人们还用酒糟、饴糖、年糕等“贿赂”灶神,喃喃祈祝求麦子刷网站他上天讲好话,在江西,祭灶的时间是腊月二十四。

  如今,灶都去哪里了?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速,人们都搬进了整洁明亮的高楼,用上了现代化的炉具。家家户户亮亮堂堂,喜欢挂着字画或者装饰品,并没有为灶王爷留下位子。右军想,与其说,是现代建筑没给这尊神留出位子,不如说,是在当代人心中没有了这个惦记。

  

  除了灶王爷,还有初四、初五迎财神,初六送穷神。人们还记得“年”是一头怪兽,至于其他神们,都渐渐忘却。

  去各家的拜年路上,右军在经过一些弃用的平房时,看到了门上贴的秦琼和尉迟已经泛白,那种斑驳的感觉,她觉得有点意思。她想起了,被遗忘的还有门神。

  

  门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画,其主要作用是辟邪驱鬼、卫家宅、保平安、助功利、降吉祥等。门神可分为捉鬼类、祈福类、道界类、武将类和文官类。《白毛女·扎红头绳》歌词中有“门神门神挂起来,大鬼小鬼莫进来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如今,双扇的门越来越少,成双的“门神”很难“请”回家了。还有,门上有了猫眼,这样的门神贴画,也不怎么合适了。

  

  就像除尘一样,一些东西离去,一些东西被留下。大年初三,听从母亲的安排,这一天,全家待在家里,没有去亲戚家走动。亲戚们也很“默契”,没有上门拜年。

  右军没有问也没有说,还记得小时候的这一天,她哭着要去堂姐家玩,妈妈很严肃地跟她讲:“小孩子懂什么,这天是不可以给人家拜年的!”从那以后,她再也没有反抗过,也遵守了这条习俗。现在右军想想,大人以粗暴的方式打断了小孩的好奇,很可能,大人的大人也是这样教导大人的,大家都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。

  

  查看了南昌市民俗博物馆的官方微信,根据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的介绍,右军了解到,正月初三称为“小年朝”,也称为“赤狗日”。传说“赤狗”是“熛怒之神”,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利,故初三为“凶日”,不宜外出。据说,在初三给谁拜年,就会跟谁吵架,因而不拜年。另外,“赤”字有“赤贫”的意思,所以民间也不在这天宴客,以免冲犯“赤狗”,带来贫穷。

  

  像大年初三不许拜年等,还有许多被留下的过年习俗,和被遗忘的众神一起,每一样的背后都蕴藏着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望,饱含着人类的智慧。不过,不管是被记得还是被忘记,敬畏之心都已失去。

  

  “进攻”的娱乐

  自从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开始,人们都习惯在除夕晚上家人围坐,守在电视机前,一起迎接新的一年。看春晚,演变成为一种现代的过年习俗。

麦子刷网站_麦子软件

  除夕当天,人们格外忙碌,大家仿佛被一个时间节点倒追着:年夜饭早早开席,吃完饭赶紧收拾,一家人排队洗澡,赶在8点之前,坐在电视机前等候春晚。这个时候,人们放松了紧张的神经,舒舒坦坦,干干净净,有说有笑,一起看春晚。

  

  不过,不知道从何时起,右军开始记不起春晚的节目内容。其实,这跟节目质量的关系并不大,最重要的原因是,手里的手机带来了太多的“娱乐”。

  从2005年上大学开始,右军就不再“专心致志”地看春晚了。她利用这个时间段,给老师、给同学,发拜年短信。在“叮”“叮”急促短信的交往中,新的一年就到来了。

  后来,有了微信,大家开始一边看春晚,一边在微信里拜年,并实时吐槽节目质量。长辈们习惯发带真人头像、新年动物的拜年图像,年轻人习惯发卡通类的拜年图像,大家还习惯转发各种拜年的段子。在微信里嘻嘻哈哈,有说有闹,新的一年就到了。

  再后来,微信红包出现了,彻底锁住了人们的注意力。各种红包雨在各个群里下着,大家眼睛盯着手机不敢移开,仿佛自己一不留神,就会分分钟错失几十亿。“啊呀,红包怎么一下子就没有啦!”“哈哈!我抢到一个11元的红包!”在观看春晚时,抢红包“运动”如火如荼。右军算了算,今年春晚演出的几个小时里,她抢到600多元的红包,而自己发出的红包金额是1000元。至于春晚节目,却想不起来了。

  中国人除夕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元化,这点从逐年下降的春晚收视率可以看出:根据央视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,2015年央视猴年春晚的多屏收视率(备注:综合计算电视直播与网络直播)达到了29.6%,而这个数字在2014年央视马年春晚为30.98%,2013年央视蛇年春晚为31.17%,2012年央视龙年春晚为32.75%。

  

  除夕当晚,在某线上游戏里,玩家们一边“厮杀”争夺王的荣耀,一边在对话框里说着“鸡年好”等吉祥话;在某在线语音网站,人们在各自感兴趣的主题房间里汇聚,例如歌唱房间里,大家排着麦,唱着喜庆的歌曲,观赏者跟着哼唱,还有的送去100朵玫瑰的打赏。右军觉得,这好像是人们在以各自的方式,参加一场有自己表演的春晚,在这个网络世界里,大家似乎喜欢和陌生人一起过年,而不是身边的亲人。

  娱乐成为一种向传统的进攻,颠覆和挑战着许多东西。在这个过程中,右军觉得哪里不对了。

  大家团坐在一起时,不再家长里短,而是各自玩着手机,有的在微信群里热聊,有的在为抢红包而兴奋。问候老人、家人团聚,开始成为朋友圈里值得“炫耀”的内容,甚至在除夕当晚,一家人举杯祝福新年时,小姑妈说了句:“不要动,我要拍一张照片放到朋友圈”,接下来,小姑妈就一直沉浸在回复朋友圈的点赞和回复中。右军感叹,朋友圈里过的年,要比现实生活中的精彩。她也觉得震惊,居然在除夕团圆饭的时刻,小姑妈还有这么多朋友可以“抽身”与她对话。

  

  变化的还有,大家不再劝酒了,文明饮酒的风气越来越盛;从以前的大鱼大肉,开始讲究要多吃素菜,要吃点清淡。养生,成为大家一种新的“娱乐”。长辈们坐在一起,喜欢分享着哪种食物可以预防高血压,哪两种食物混合一起会引发疾病,右军听得胆战心惊,她很怀疑,这些内容都是长辈们从那些“已有上万人因为这个得肝癌”“后悔才吃这个,不然早年轻十岁”等疯传的谣言中获取的知识。

  

  新年在别处

  不能否认的是,年味越来越淡。但是,新年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,正以其他的方式“新生”。

  右军的堂妹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,因为学校还要上课,堂妹不能回国团聚过年。而且,二月份还是期中考试月,有很多门考试,别说放松了,整个人都沉浸在学业的压力中。

  科技,缓解了相思之愁,送来了过年的问候。除夕当晚,一家人吃团圆饭时,叔叔和堂妹手机视频,分享过年的喜庆。手机那头,是远在加拿大的堂妹:“奶奶新年好!我这边是早上6点呢!”“大姑新年好!哥哥今年回老婆那边过年啦?”在视频这头,是一家大小争相跟她问好。一家人虽然分开了,但是因为这些问候,感情依旧浓厚。堂妹告诉右军,华人同学们准备等考试结束了,再补办一个新年聚会,到时候也会在房间里贴对联、挂灯笼,还要吃饺子呢。

  

  在省内,想要感受纯正的年味,人们有了更多选择。

  在婺源,每逢过年当地村民都会杀上一头猪,用来食用或者送礼,俗称“杀年猪”。傩舞,乡间俗称“舞鬼戏”。每逢新春腊月,当地村民都会请傩神、跳傩舞,祈盼风调雨顺。春节期间,游客来到江湾景区。在徽派建筑鼓吹堂的传统八仙桌下,吃着婺源的特色菜,在炭火盆上取暖,还一边烤着小红薯,一边看着精彩的傩舞、茶道表演,有滋有味。

  在鹰潭龙虎山,除夕夜跨年祈福法会,正月初一平安进表祈福法会,正月初五接财神,正月初九玉皇圣诞,正月十五祖天师圣诞、天官大帝圣诞……民俗过年正在进行中,人们不仅能在景区看到传统的花灯,吃到地道的美食,而且每一场仪式,都能够参与其中。

  右军在电视里、网络上,还看到其他地方热闹的民俗过年情景。特别是,BBC派了几个英国人,来中国体验了一把原汁原味的春节,他们拍的纪录片《中国春节》在网上热传。右军心想,这些过年民俗离自己有点远啊。

  她突然意识到,并不是人们不愿意参与过年民俗,只是有这种氛围的地方太少。只要有地方提供纯正的过年民俗,大家真的会很喜欢,会很愿意这样过年。

  新年,是中国人古老而盛大的节日,是亲朋好友团聚的节日。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,人们减少了对春节的期盼,但是也为春节过得更加丰富多彩提供了条件,新年在别处,正在上演。

  

  新年怎么来到身边呢?新年,讲究的是份岁岁平安,寄托的是份幸福美满,不管是否有更多的关注、更大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娱乐,形式再怎么改变,这份蕴藏的深意是不变的。想到这些,右军放下手机,打断了正在刷朋友圈的堂姐,跟她分享起自己的工作生活。

  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,请分享给身边的人。

  如果您想每天了解我们的资讯,请关注我们!

  如何关注

  微信公众号:南昌市民俗博物馆 万寿宫博物院

  或搜微信号:NcsFolkloreMuseum

  更多精彩

  扫一扫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即可识别关注

代刷网地址

留言评论

暂无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