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刷网地址

免费领取10000名片赞的简单介绍

  01

已入人间四月天,对于诗人而言,这是一个对酒作赋的季节免费领取10000名片赞;对于画家而言,是天青色等烟雨,是缭绕的山雾,是雨后的初晴。

  

来到大青山,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石屋后面的石阶上,摩挲着石壁上的摩岩石刻,聆听习习山风在深情地吟诵着何老相国诗句:坚云坠地阁上椒,仙隐禅栖万古遥。为向悬崖摩数字,与免费领取10000名片赞他后代认前朝。恍惚中见到免费领取10000名片赞了一位位先贤圣哲:免费领取10000名片赞他们或谈笑风生,或开怀畅饮,或相互唱和,或挥毫泼墨,或独坐幽篁……

含黛凝翠的大青山,西距寒舍不过几公里,南临枞阳县城,也只是两支烟的车程。大青山,浑然雄奇,巍峨壮美。远看,似一座巨型丰碑;近观,如端坐的一尊大佛,有风韵天成的神秘感。而半山腰的石屋,似天造地设,给人一种幻觉:这是天边飘过来的一朵“祥云”,到了大青山上空,似乎发现了什么,停住不走了。突然间这“坚云”像是被谁控制似的往下落,不偏不倚,正巧落到一石柱上,便成就了这世间千古奇观!

  

步入石屋,迎接你的是一间200平米的大“客厅”。置身其间,你可以感受到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冬暖夏凉。更有趣的是石屋内石壁可敲击成韵。东侧发皮鼓之响,西侧出铜锣之音,音色竟各不相同。坐下歇息,似乎一下子把红尘中的那些恩恩怨怨忘了一干二净。闭上双眼,凝神屏气,耳边隐隐约约有来自那悠远的读书声;如果你修足了善缘,说不定于万化冥合之间,还会在这里遇上一两位往圣鸿儒呢。盛夏,这里清凉静谧,远离尘嚣,是难得的修身治学清净之地。

免费领取10000名片赞的简单介绍

  

  02

海为龙世界,云是鹤故乡。

有着仙境般的大青山,被一位位文化名宿当作是追求修身养性的圣地。一代儒学宗师姚康(1578—1653)来了,开馆收徒,大兴儒教,播下了一大批桐城派文化种子。左光斗(1575--1625)父子来了,钱澄之叔侄来了。左、姚、钱诸位老少在此聚集,不单纯是为了结社,还带来了东林党人社会变革理念。一个民间学社如此大张旗鼓地讽议朝政,这是要冒掉脑袋风险的!依附阉党势力的阮大铖(1587-1646)也闻风来了。当然他的到来,谁也不欢迎。就钱澄之、阮大铖而言,本是亲戚关系,可二人非同道中人,一向不睦。至于钱、阮二人恩恩怨怨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钱澄之《藏山阁集》中的【皖髯事实】一文。

  

大青山石屋寺内有“相国书庐”遗址一处。这里一砖一瓦,都是厚重的;一草一木,也是“美”的组合和浓缩。这些无不见证了何老相国兄弟当年在此苦读与修身养性,一个个感人故事。

  

清末藏书家、桐城派后期作家萧穆(1835—1904)在《追录旧游何氏青山石屋寺后记》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:青山有一天然石屋,为何如申、何如宠读书处。某年岁末,身无分文兄弟俩,不便回家过年,就呆在山中读书。除夕夜,三更时分,俩人忽听屋后山中“轰隆”一声巨响。哥俩出来一看,惊奇地发现山中突然开了一个大洞,洞内亮如白昼,里面白银累累。

何如宠视而不见,他拉着何如申的衣袂,叫他快回屋去。何如申说道:“我俩如此窘迫,以后用钱的地方肯定不少,借钱无门,一家老小何以为生,不如现在暂借一银,等以后有钱了再奉还到这里,也不算失节。”遂写借条一张,放入洞中,从银堆上取了一锭银子出了洞来。刚走不远,只见身后的洞门又奇迹般地合上了。

  

多年后,何如申官至浙江右布政使。一次,他核查库银时,发现少了一锭白银,就追问库吏。库吏此前曾在库中拾得一借据,墨迹如新,忙将其呈了上去。何如申一看,正是自己当年在青山时留下的那一张。他惊奇不已,赶紧从自己的俸禄中补交了欠银。

萧穆在文末不胜唏嘘道,何氏兄弟为官数十载,高风亮节,人神共知。借银一事,是天帮善人,也是试探兄弟俩的操守如何。萧穆以此告诫乡邦后俊:“处困之时总要志气坚定,如何氏两公之所行,方为载福之器也。”

  

何如申中进士后,初授户部主事。大司农赵南渚很看好他,推荐如申到辽东督粮。管粮之事,向来是个肥缺。何如申到辽东之后,按时足额发放军粮,从不克扣。若是遇到朝中粮饷不能及时拨付时,他必想方设法借资照常发放,赢得了卫士们的拥戴。他离任时,部下们将其督署围了起来,乞求他留任。

三年后,何如申另有升迁,不得不离开辽东。他离职之日,军民拥舆而行,顶炉燃香,烟雾弥漫数十里。后官至嘉湖参政,转浙江右布政使。引疾归里时,除了几箱图书之外,身无长物。后任见他实在过于清贫,且身体有病,需钱医治。于是,在何如申走后,就设法筹集了一些银两,遣人送到他的青山故里。当时,何如申已经病重不能说话,但他仍摆手示意诸子,勿收此款。卒后遗薄田数亩,居室亦不蔽风雨。何如申竟如此清白,坊间将他列为老枞阳清官廉吏第一人。

何如宠(1569—1642),桐城人(今枞阳县石矶大青山人)。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(1598)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,拜武英殿大学士,赠太傅,是明末一代名臣。《明史》称他“操行恬雅,与物无竞,难进易退,世尤高之”。如宠文才出众,在南京居住时,方以智、冒辟疆等复社诸公子常出入其门下。著有《后乐堂集》《西畴诗集》。

  

民间故事载:何如宠幼贫为丐。一次要饭到未来岳丈许静斋家,为一恶犬所追,情急之下,爬上许府门柱!这正契合了许大人不久前做的一个小龙盘柱的梦。为圆梦,许大人托人到何家提亲,将长女许配给他,并留其入赘读书。何如宠得志后,许大人嫌长女容貌欠佳而欲以次女易嫁,但被何如宠婉拒了。

何如宠兄弟还是一对大孝子。有文载,明万历二十六年,何如申、何如宠兄弟同举进士。如宠被选入翰林院,授庶吉士。他在京中听说父亲病重,就归家探视;父亲病逝后,他守孝三年。回京后,授编修。因老母年事已高,他与兄如申相约,不能同时外出为官,必须留一人在母亲身边尽孝。啊,何如宠兄弟俩不愧是饱读贤书,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典范啊!

大青山,钟灵毓秀,孔孟儒学在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,孕育了多位才俊。明清时,仅何氏一门就出了七位进士。其中明代三人,清代四人,何如申、何如宠兄弟于万历二十六年同科一进士及第,成为科举史上罕见的佳话。另五位分别是:

何应奎,明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进士。

何采,何如宠孙。清顺治六年(1649年)进士。

何隆遇,康熙五十一年(1712年)进士。

何循,乾隆乙未年(1775年)进士。

何元辅,清道光庚戌年进士(1850年)。

  

大青山人文底蕴深厚。明清以来,达官显贵,名流学者,前来寻幽访胜者络绎不绝,喧阗于石屋内外。以文章传道义,以诗篇记良辰,有着“诗史”之称的钱澄之,曾在石屋寺留下诗文多篇。其中《书石屋僧化衣缘簿》一诗这样写道:

六月炎蒸正中伏,老夫逃暑上石屋。

山门昼闭徒众稀,沙弥迎客出无衣。

明朝?持簿长一尺,愿乞匹布增光辉。?

今年天旱农最苦,尔持此簿向谁语?

早暮精耕拜世尊,好仗佛力四天雨。

秋成大有人乐施,破衣且向檐前补。

在另一首《石屋》诗中,钱澄之又慨叹道:

石屋重来万恨侵,独留高桧碧森森。

两廊罗汉旧相识,记得捻须夜苦吟。

唱和已稀莲社侣,送迎不见虎溪僧。

夜深醒却十年梦,独对千峰一点灯。

  

另有清末书法家方守敦、文学家殷希生等人在石屋留下诗文题刻。清末举人殷小经曾为石屋作联曰:

古寺万山深,凭画槛雕栏,却放怀千里长江,如游石壁黄州,鹿门裹水;

坚云九霄坠,眄奇崖灵壑,倘寄迹六朝胜境,那数翠螺采石,钟阜秦淮。

大青山文脉,涓涓绵长。到了当现代,同样是英华迭出。如民国时期冯玉祥的秘书长何其巩,曾出任北平市首任市长。皖中教育名士何子诚,早年受教育家陶行之教育理念影响,潜心致力于家乡教育,创办了青山小学,桃李满天下,被邑人尊为“教育大家”;其孙何斯迈,作为安庆一中高二学生,斩获了第33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赛金牌殊荣,是我国自1985年第一次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活动以来取得的好成绩。

如今,大青山是一张倍受人们青睐的名片。在当地有青山中学,有大青山村;在县城,有青山路……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,已有不少人成为了社会精英。他们当中有像何军那样身居要职(现为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)的领导,也有在国内外高校、科研机构的教授、博导、知名学者。已故的原省文史馆馆员、《枞阳赋》作者许孔璋先生,及他的父辈许辑堂、许轩堂、许载堂皆学养深厚 ,人称“三许先生”,都是土生土长在大青山脚下那个叫五谷井的小村庄;还有大家熟知的我军信息化知名专家钱立志,其祖籍就在大青山南边不远处的何家徐庄。有这么多先贤、名流、才俊出生、生长或血脉根源在这片土地上,你能不为大青山有这样深厚灿烂的文脉和灵气而感到骄傲吗?

大青山有着丰沛的水资源,终年不断地注入山下的神灵赛湖。即便遇旱,也不断流。这或许就是青山不老,文脉长流的缘故吧。

  

  03

大青山与佛教文化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。东晋建元初,高僧青洪禅师云游至此,见石屋大喜,遂辟为佛门净地。凿佛像于壁上。后经四处化缘,募得善款,于石屋旁添建佛殿,因名“石屋寺”。

明代正统初年,西蜀圆态和尚续建庙宇,香火日盛,梵音远扬,享有“青山小九华”的美称。后因世事变迁,屡建屡废。殿内遗存碑刻6块,似乎在向世人反复诉说着石屋寺的沧桑。民国年间,僧人释真达为石屋寺住持。他除悉心研究佛学外,还尚习中国传统武术及歧黄之术,并在革命战争年代与我党地方领导人结为至交,多次冒险接待和掩护革命者,为共和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。新中国成立后,中殿因白蚁侵蚀,残败不堪而拆除。1987年,经真达主持四方筹集善款,恢复了中殿。禅殿上悬有何如宠手书“水月津梁”四字木刻。

寺左厢房后有一眼“龙隐灵泉”。据当地人介绍,此泉是真达大师为解决当地居民旱季饮水难的一大善举。当时他四处寻找泉源,终究在竹林脚下掘得此泉。泉眼建成后,似大地的乳汁,常年汩汩不断,清冽、甘美。有诗赞道:“龙隐千古石不开,大师真达破尘埃。从兹佛地无干旱,一眼清泉立井台。”“龙隐灵泉”,从此成为了青山十六景之一。

古时青山还是道家修炼之地。相传元至正年间,有道人裴某号“仙人”,于石屋中修炼,有乌鸦为其清扫庭堂,白驴化米供其饮食,即所谓的“乌鸦候客”和“白驴化米”;石屋后树木阴翳,花香鸟语,其间有一“练丹井”,为裴仙人炼丹处所,民间说他在青山之北的会宫岭得道升天去了。

  04

免费领取10000名片赞的简单介绍

  

大青山自然景观十分丰富。洞壑幽深,奇岩怪石,星罗棋布。老虎洞,奇石磊磊,从上入内,如高空坠落;再觅出口,须躬身,或伏地匍行。金鸡洞,陡岩峻险,望之心惊胆寒,无人敢攀;锣石,如天造地设;鼓石,酷似鬼斧神工;鹰嘴石,神形毕肖;虎石,栩栩如生;狮石,横卧高岗之上,须毛皆全;青鸟飞栖于崖壑,流莺婉啭于高空,清泉倒挂于崖上,翠柏耸立于岩端。这就是前人依景构想出的“大青山十六景”,现留刻在石屋寺内石柱上。

大青山之巅,有一“神雕崖”,当地人俗称“金鸡洞”。常见有雄鹰在高空盘旋,唳声悠远。这万仞绝壁上的洞穴,成了它最好的休憩的场所。它尽情地吸吮着来自天地间的雨露,它在长空中的每一次飞翔,都是它生命的高度。在这里,它是无拘无束的,也是自由自在的。或许它就是大青山精灵的化身吧。

  

大青山长满了密密匝匝的树木,杂树生花,姹紫嫣红。最醒目的当属修身竹了,它们亭亭玉立,纤尘不染,在清冽的山风里姿容曼妙地舒展着,窈窕地沐浴着每一阵风每一场雨。大青山因有树而媚,树有山而壮。翠竹既显示了大青山的阴柔,又映衬了大青山的粗犷和阳刚。

我喜欢大青山上野茶。清明时节,也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,一棵棵半人高的茶树,早早地伸出了茶芽。那种近似半透明的浅绿色茶芽,远远看时,像一种通体覆着一层细小绒毛的小动物,裂着小嘴,挤满枝头。掐下一片放在嘴里嚼,似有无数只小精灵在你舌头上爬,直把舌苔染绿。

  

日暮斜阳,我一步步走下山去。我如痴似醉,忘情地凝视着大青山。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!”青山无语,亦与我含情相望,相看两不厌!

不用说再见,大青山,明年花开的时候,无论我身在何处,你都会让我牵挂,让我魂牵梦绕。

哦,巍巍青山,悠悠文脉,绵绵不绝!

  

主要参考文献:钱澄之《藏山阁集》《安徽百科全书.人物传》马其昶《桐城耆旧传》等

?精华推荐?

代刷网地址

留言评论

暂无留言